陈勇,男,汉族,中共党员,人文学院辅导员。2003年至今担任过哲学系、新闻传播系、旅游系辅导员。2006年起负责人文学院学生科和团委的工作,现为人文学院学生科科长兼人文学院团委书记。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转眼间,陈勇老师踏上工作岗位已是第十个年头。九年多以来,作为一名从事学生工作的专职辅导员,他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凭着一颗真心和良心,扎实工作,无私奉献。此中有失落的苦楚、有收获的喜悦,也有未来萌动的希望。这些年来,在不断的探索中他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工作理念和方法。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学院“以人文育人,以党建铸魂”的育人理念进一步强化了学院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陈勇老师认为,基层组织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院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思路,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得到充分的确保。
(一)坚持“以党建为龙头,以团建为基础,以党建促团建”的学生“党团共建”机制,推进组织建设。
1.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主要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着手,强调对团员青年进行“三观”和“四有”教育,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以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放在首位,解决学生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信念问题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问题。同时把教育对象的品德修养、能力素质、综合测评和平时表现与推优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高标准、严要求,促进培育、推优对象在压力中产生动力,实现进步。
2.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育、推优方式。通过党团组织、班主任、任课老师等的广泛推荐,通过多种渠道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实现共青团组织的推优工作与党组织的发展工作相衔接,以形成组织健全、活动有序、作用明显、相互促进的学生党团组织建设运作机制。
人文学院现有本科学生894人,有24个团支部,4个本科生党支部,各党支部按年级(或班级)设有党小组。全院本科生入党申请人占全院总人数的80%以上,学生党员人数占全院学生人数的20%以上,在部分毕业班中学生党员的比例更高达74%左右。高素质高比例的学生党员结构保证了学生思想的统一和稳定。
(二)从工作体系、运行机制、制度保障和方式方法等方面积极构建全方位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近几年,学院在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提炼出“以人文育人,以党建铸魂”的育人理念。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亲自牵头,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全力支持配合,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灵活地把学生党建与学生文化活动、体育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根据工作需要,学院还安排了辅导员入住南、北校区学生公寓,深入学生宿舍,在辅导员入住的学生公寓实行全院学生的寝室长周末签到报告制度,这就使学院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和思想动态,加强了与学生的思想沟通。
二、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打造和提升以“人文之光”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为载体(品牌)的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工作,引导并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教学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塑造自我、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反映一所学校文化品位高低和是否具有自身特色的一面镜子。人文学院历来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院、系、班级乃至挂靠学院团委的各学生社团,以各具特色的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这些校园文化活动从类别来看,有弘扬主弦律的政治文化、道德文化,有百家争鸣、探索真理的学术文化,有健康向上、愉悦身心的文体文化等。人文学院在原有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创意性地策划和举办“人文之光”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人文之光”文化体育艺术节系列活动每隔两年举办一届,平时的子活动也归纳进“人文之光”这个品牌里。这项系列活动旨在倡导人文精神,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作出自己的努力。近几年也承接学校的各类文艺文化活动,取得优异成绩,诸如2011年恰逢建党90周年,学院承办了“颂歌献给党”朗诵比赛,荣获校级特等奖并圆满完成了相关工作;2012年和2013组织编排“橘颂”节目代表学校参加省文明办、教育厅、团省委等单位主办的文艺汇演,获特等奖评价。
2.全面策划、精心组织“人文之光”系列活动
有“人文之光•古韵流芳”大型传统文化艺术节、“盛夏绽放·人生起航”为主题的毕业生欢送会、以及以“多彩人文苑、新星闪耀时”为主题的迎新晚会等大型活动。
2011年,结合党的90岁生日,陈勇老师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下提出了人文之光“红色文化活动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方案,在这一方案的指引下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文化活动,活动在一定层面上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爱国敬党教育作用。
学院在学生文化、体育活动方面还举办了诸如“人文之光·千辩万话”辩论赛、学生篮球赛、足球赛等活动。
丰富的品牌性的学生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人文之光”为品牌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已经成为学校文化文艺活动的一个品牌、一道风景,有助于健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三、 全面落实日常学生工作,有效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工作实务
在陈勇老师看来,学生工作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学生现实问题是否得以解决,因而,以学生问题为指引,分析其原因,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的有效途径。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学生工作实务是他近年来探索出的一条新思路。
所谓“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工作实务”是指将学生纷繁复杂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类,深究其原因,掌握同类问题的规律性,形成一套解决同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总结提升并运用这些方法指导学生工作实务的开展。例如,可以根据学生成长的阶段将学生问题划分为新生归属感问题、低年级学生专业思想迷茫问题、正确恋爱观的确立问题、毕业班学生就业问题等等这些阶段性问题;也可以根据家庭或社会因素将学生问题划分为城镇学生问题、农村学生问题、贫困学生问题、独生子女问题、少数民族学生问题等;也可以根据问题发生的时间划分为常规性问题和突发性问题;也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划分为道德问题(如诚信问题)、心理疾病问题、失范行为问题等,还可以根据问题的范围划分为普遍性问题和个案性问题等。
回顾以往,在学院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与充分支持下,陈勇老师所负责的工作取得了诸多成绩。但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他的工作现状与院党委和学校的要求,与广大学生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和完善。
面对过去和未来,陈老师感叹前路漫漫,必将上下而求索,过去已成历史,来路充满希望,也布满荆棘。他坚信: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相信通过他的努力,一定会见到绚丽多彩的阳光。
奖励情况:
2010年度考核工作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2011年度考核工作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2012年度考核工作中被评为合格等次。
2006年获“贵州省优秀辅导员”称号;
2011年带队参加全国海洋知识竞赛获优秀奖;带队代表学校参加省文明办、团省委、省教育厅等单位主办的文艺表演和合唱比赛获集体二等奖、三等奖等。
历年获贵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工会委员”、“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社会实践工作先进个人”、“军训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