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网站数据

关注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共同成长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3-17浏览次数:0

20087月,张丽华从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贵州大学。到明德学院之后,她迎来了300多名学生,因为就读的学校是三本,所以很多学生还没有从高考后失落的情绪中走出来,为了尽快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她要求每名学生以“我的这十年”为题写一篇个人自述,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经历以及生活背景。通过阅读学生的个人自述,她感受到每个学生成长的不易,尤其是从贵州农村家庭走出来的大学生更加不容易,并不是每名学生都是学习不努力才进入明德学院的。其中有不少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她针对这一情况,在以后的助学金评定中给予特别关注。也有从小就是留守儿童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她会着重从生活细节上进行关注。在独立学院做辅导员,她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做好大学四年的规划,为了能尽快进入大学生的角色,她充分利用下班时间,深入学生宿舍、参加学生活动,从此在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留下了她奔波的身影。

 

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在工作中,她对学生要求严格,在生活中,她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无论是开会还是上课或者是做活动,她都要求学生准时参加,在要求学生遵守时间的同时,首先她对自己就要求非常严格,每次都准时参加学生的活动。在查课中,每天上下午第一堂课她都提前5分钟到教室点名,检查迟到情况;不定期中途抽查上课情况,效果明显。她要求学生做事、做人要认真负责,首先她自己对学生事务就非常认真,每天相同的问题都要耐心地回答几十遍,她用这种积极的工作态度感染着每个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言传与身教并重,使教育工作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关爱学生,恪尽职守

 

高校学生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这就要求辅导员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平时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学生工作无小事,事事关系着学院的稳定与发展。担任辅导员以来,每次遇到突发事情,她都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有一次一名学生因为没上课,她到寝室去找,路上正好看到这个学生脸色不对,问明情况后她判断是脾破裂,情况紧急,她立即送学生到最近的医院,学生家在外省,家长赶不到现场,她一方面筹钱给学生动手术,同时又把学生手术过程中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学生因为及时手术,转危为安,工作五年,记不清多少次为了学生赶去医院。学生突发心理问题,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她彻夜的照顾学生,等家长赶到学校,她才能安心。真挚的情感是获得学生信任的基础,为了了解每个学生,她经常到宿舍和学生交流。学生遇到学习迷茫、就业规划、家庭关系、考研、就业等问题,都会找她谈心,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她会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扰。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工作,必须坚持自觉加强业务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大学辅导员,一是要有爱心,二是要有知识,缺一不可。在业余时间,她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购买很多关于大学生职业规划、树立理想、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工作之余时常翻阅,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她也不断的学习最新的专业动态及就业形势,为学生开拓视野,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服务和有力支持。

 

密切联系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针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的普及,她在工作中充分利用QQMSN、飞信等网络平台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阵地。针对学生的作息时间,每天下班又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周末和学生在网上召开班会,掌握班级的情况,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在网络世界里,平时当众不爱说话的学生,也能积极踊跃的发表意见,通过网络可以发现学生的另一面,从而在日常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她通过建立学生详细的个性档案,积极与家长沟通学生在学校的每一点进步。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一点就是要多花时间和学生交流,五年来,她手机一直是24小时*7天全天候开机,做一名全天候辅导员,让学生在需要时候能找到她。

 

为了在艰苦的实践环境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干部,20117月,尽管已经怀孕,她还是带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瓮安进行三下乡活动。历时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她带领学生每天步行进村走访,累计慰问了300多户贫困户,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培养锻炼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这些干部在日后的经济系的学生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勇于探索,开拓创新

在工作中,她不断的探索,寻求有效的工作方法。在与学生日常交流中,她善于发现每名学生的优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能力。随时进行换位思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社会需求为目的,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培养。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对于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面对“90后”大学生,学习动力下降、集体意识淡漠等特点,把工作重点放在责任感教育上,着重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新生入校时,她组织学生干部手工自制精美卡片,在新生进校的第一晚,挨个寝室发放,上面写了一些对大学生活的温馨提示。在带领新生军训时,鼓励学生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坚持锻炼,并且让学生每天记录军训日记,她的关心体现在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辅导员,对于思想上的引导是工作中的一大重点,她在校期间先后承担《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贵州省情》等课程教学任务。通过三尺讲台,她积极的向学生传播正能力,鼓励大家走出校门多实践,也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她认为一个学生的就业,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在新生一入校,她就进行就业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通过让大一的学生以毕业生的身份去找工作,让他们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具体需求,让他们有时间准备。她还通过班会、团会、干部大会等思想教育的平台,给学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及大学四年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面对现今的就业形势,她鼓励班级中基础好、成绩优、静得下心看书的学生走考研的道路,分散就业压力,继续学习深造,为寻求更好的就业道路打下基础。督促学生抓住有利时机就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经常开班会强调先就业再择业,踏实地积累工作经验。

 

五年的努力工作,与学生沟通过程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看着自己带的第一批学生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开始人生新的阶段,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张老师幸福的说:“再辛苦都是值得的”。勤奋工作,踏实做人,这是她永远追求的目标。

 

 

个人荣誉:

2009年获贵州大学2009年度“优秀辅导员”称号

2010年获贵州大学2010年度“优秀辅导员”称号

    2010年获贵州大学2010年“军训优秀辅导员”称号

2011年被评为三下乡优秀带队教师;

2013年获贵州大学2013年度“优秀辅导员”称号

2013年获得贵州大学“十佳辅导员”称号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