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与日俱增林林总总的学生日常事务性工作需要完成;一边是点多面广的学生动向需要掌握,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需要及时有效化解。”多年来,这似乎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与很多辅导员一样,晏超老师也曾一度因工作中出现 “顾此失彼”、“分身乏术”、“力不从心”等情况而焦躁不安、混乱不已。所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在焦躁与混乱中“越陷越深”、视所有工作为“纯粹的被动与无奈”且心生抱怨,而是积极主动地尽快将纷繁复杂的工作理出头绪,并努力寻找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点。
他说:“见微知著”才能找准工作载体,“因势利导”更能有效服务学生。
通过不断思考和实践,他发现,日益庞杂的学生日常事务性工作其实就是连接辅导员与学生最好的纽带,这其中蕴含着大量值得挖掘的“潜在信息”。他的观念也由原来的“关注事物以什么方式存在”转变为“关注事物存在的事实”。于是,大量费时、费事的事务性工作不仅没有影响到他开展其他工作,反而为他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加强与学生沟通联系、有效化解学生各类矛盾问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如今,在他看来,所有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是可以“耦合”且相辅相成的,只要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并注重调整自己的工作心态、思路和方法,再纷繁复杂的工作都可以做得游刃有余。
他说:我们要用心守护学生心理健康,做学生的“成长导师”。
多年来,他在学院开展了《畅谈》、《读书会》、《工作坊》等栏目,通过面对面沟通对话的方式,搭建起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为有困惑、有话要说或有话想说的学生提供了表达、宣泄通道;利用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学平台,承担校级公选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压力管理心理学》,课堂讲授鞭辟入里,并注重适时与学生互动,受到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借助校团委的团课平台,开设以《青年大学生与社会》为题的团课讲座,积极传播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宝贵时间,尽可能增加与社会互动的机会。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了土建学院一批又一批学生成长和发展,为学生心理“守门”,做学生的“成长导师”。
他说:辅导员工作“小即是美”。
在他的学生中,客观存在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缺乏成长和发展动力,常常表现出迷茫、失落、自卑、自闭等特征,这部分学生大多因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怕学、厌学等而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滑,最终因没达到学校学籍管理要求而被留级、退学或无法顺利毕业,这部分学生被校内外普遍界定为“后进生”。
自从事辅导员工作以来,用心帮助“后进生”便成为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在他看来,大学“后进生”走到了他们人生的十字路口,遇到了成长和发展中的人生难题。“后”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学业整体靠后,生活态度悲观、行为表现与社会互动性差,是对其现状的描述;“进”,则指向其未来,有改变并发展的可能性,也是学校教育的突破口。2011年9月,一名曾经的“后进生”走进他的办公室,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几度哽咽,嘴角有些颤抖地说:“晏老师,我拿到毕业证了!我谢谢你这四年不嫌弃我!”此刻,一股热流涌上他的心头。他深信,这是辅导员工作的最宝贵的财富!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到:
从事学生工作很辛苦,但更多的是心(欣)慰。当了解和理解我们的学生向我们反馈他们成长的不易,他们的收获和成果,他们的感动和感激的时候,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会一次又一次地涌出热流,热流将所有的辛苦融化成欣慰。
在我的从业生涯中,T同学是我见过的最坚强和勇敢的人。家庭的不可控因素一度成为他成长过程中的阴影。其他人大学四年或五年(五年制)毕业,他的大学七年才毕业。其间的经历和感受五味杂存,甘苦兼备。当他拖着沉重的脚步踏在大学成长的路上,我看在眼里疼在心头,但却无法靠近。此时的我每每也会感到挫败和失落,但我告诉自己要有信心,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也因此从未将关注从他的身上移开。但我心中始终存在着一个谜团难以解开,我的关注到底能不能在他身上哪怕起那么一丁点作用?
今年六月底,我受邀参加了他们班的毕业聚餐。在聚餐上,酒精点燃了现场依依惜别的气氛。俗话说:“兔子是狗撵出来的,话是酒撵出来的”。大家在畅饮的同时,大学成长犹如电影回放,一幕幕展现在酒后那些真情的话语中。正当大家喝得酣畅淋漓的时候,他走过来敬我一杯酒,哽咽着说:“老师,我能走到今天,要谢谢你,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次您到我寝室去的时候说的一句话”。我好奇地问我说过什么话。他说:“你当时说,‘别人都出去打游戏了,我没想到你会坚持呆在寝室,这让我很感动’。”他接着说:“听到这句话,我当时感觉很意外,因为我在别人心目中不是好学生,我没想到你会这么说和这么看好我,我很受触动。”我当时有些不解,但没有表达。心想,这么一句有那么大的作用吗?
聚餐后回到家,想想他说的话,再想想一直以来他在大学的经历,我突然明白我那句话的作用。“别人都打游戏去了,我没想到你会坚持呆在寝室,这让我很感动”。这是我当时的真情表达,不是这句话的内容起作用,而是这句话背后的态度,对!是我对他的态度点亮了他的内心世界。
没错,真诚、肯定的积极的态度可以点亮人的内心世界。成长中,我的父母,我小学的班主任,我高中的班主任,我大学的恩师,我工作后的几位挚友,不都是用这样的方式在我最无助和艰难的时候点亮了我的内心世界吗?
他坚信,无论是学生的困惑、疑问、抱怨还是诉求,辅导员只需要一个真诚的态度或善意的行动,哪怕这一态度或行动及其微小,都将驱散学生心中阴霾,减少学生心中积怨。他说:辅导员的小小行动,对学生来说,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是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个人荣誉:
2008年获贵州大学2007年度“优秀辅导员”称号
2008年获2007年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优秀等次
2008年获“全省高校优秀辅导员”表彰
2009年获贵州大学“十佳辅导员”荣誉称号
2009年5月获贵州大学2008-2009年度“优秀团务工作者”表彰
2009年获贵州大学2007-2009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1年被评为贵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12年获“2011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2013年获2012年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优秀等次
2013年获得贵州大学“十佳辅导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