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贵州大学音乐学院的辅导员宋超,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疫情之下,如何提高个人的沟通力”。
我们先从疫情期间一度登上热搜榜的话题说起——说什么也不愿意戴口罩的固执长辈。让人无奈的对联,上联:60后让90后别熬夜,下联:90后让60后戴口罩。横批:谁都不听。
我们很多青年学子在国内疫情爆发早期,自觉自发的充当起家庭防疫宣传员,不遗余力的向身边的亲朋好友讲解防疫知识,劝说身边亲友佩戴口罩,春节不聚会不走亲访友。可以说每一个青年学子就是战斗小堡垒,一个宣传小话筒,迅速地把国家的号召宣传到各村各户,有效地补充了社区乡村等基层工作人员的宣传力量。十几亿人蹲家抗疫,让热闹了几千年的中国春节也为防疫让路,这样的举国配合抗疫举动全世界罕见,这期间有我们广大青年学子贡献的力量。这条热搜就是最有利的证明。
另一方面,这样的话题一度挂在热搜榜上,也反映出我们的青年学子们沟通能力上存在不足,我们可以把新冠病毒的危害说的头头是道,也可以把防疫方法说的条理清晰,却无法说服我们的长辈们戴口罩。
所以,今天我们抛砖引玉,从如何与长辈沟通这个角度来和大家谈谈如何提高个人的沟通力,做到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又称促使对方接受的沟通,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载体,通过演讲、会见、对话、讨论、信件等方式将思维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以促使对方更好的接受。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有效沟通的两个关键词:准确、恰当。和沟通的最终目的:促使对方接受。
从网上流传出来的很多劝说长辈戴口罩、少聚会的文章内容来看,我们很多人只做到了沟通的一个方面:准确,很少有人做到另一个方面:恰当。所以效果可想而知,长辈们接受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为了劝说长辈戴口罩操碎了心。
如何科学有效地提高个人的沟通力?有效沟通的技巧,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是认识沟通的组成部分,了解沟通中,各个组成部分起到的作用大小,然后充分运用沟通组成部分来实现有效沟通。二是充分运用潜意识沟通。
一、充分运用沟通的组成部分
沟通的组成部分包括三个方面:沟通的内容、沟通时的语调和语速、沟通中的行为姿态。
如果我们用的是对话式的沟通方式,沟通的内容就是我们说话的语言内容;如果我们是用文字、信息沟通,内容就是我们的文字内容了。很多人认为沟通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内容部分,沟通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内容,其实不然,研究表明,沟通成功与否,内容部分只起到很小很小的作用,大概只占到7%。而起到主要作用的是我们一直都忽略了的两个部分,分别是沟通中的行为姿态和语速语调,分别起到55%、38%的作用。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很多时候,我们在沟通的时候,不是我们说的内容不够准确,不够影响他人,而是我们说话的方式不够恰当,从而影响了我们的沟通效果。
在这次疫情早期,很多年轻人和父母长辈高谈阔论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用很多专业术语,高深难懂的词汇,比如什么是气溶胶传染,KN95口罩等等,把自己摆在掌握了知识的权威人士的位置上,“恨铁不成钢”地劝说长辈们要听自己的,甚至讲到激动的时候,看到长辈们无动于衷的时候,声音越来越高,语速越来越快,连珠带炮,威胁、恐吓、生气拍桌子的情况都有发生,美其名曰:我为劝说固执的父母戴口罩操碎了心。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和我们小时候,父母声嘶力竭地对着我们咆哮着“这个解题思路我都讲了八遍了,你怎么就是听不明白呢”这一情景惊人的相似呢?当年父母讲了八遍的解题思路为什么我们听不进去?因为我们被父母说话的声音(咆哮的声音)和姿势(再听不懂可能会揍人)给吓懵了,哪里还能分出精力在内容上呀。同理,我们在和他人沟通的时候,除了要注意我们的语言,说话的内容之外,更应该注意我们的声音和姿势,平缓的语速,让人愉悦的语调,恰当的肢体语言,才是成功沟通的关键。日常生活中,语言能力突出的同学,往往语速较快,快节奏的语速,很容易给人攻击入侵的感受,让他人无意识地抗拒抵触。尖锐的语调,容易让人心情紧张,过于低沉的语调,又会让人听起来感觉非常费力,所以日常生活中,需要大家有意识地去训练自己说话的语速语调,让你的声音更具说服力。同样,恰当的肢体语言也能给我们的沟通力加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一些礼仪方面的资料学习一下,刻意练习形成习惯,这将会是有益于终身的能力。
二、充分运用潜意识沟通
心理学证明,沟通中包括意识和潜意识层面,而且意识只占1%,潜意识占99%。
潜意识,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我们是无法觉察潜意识的,但它影响意识体验的方式却是最基本的—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如何看待我们生活中日常活动的意义,我们所做出的关乎生死的快速判断和决定能力,以及我们本能体验中所采取的行动。潜意识所完成的工作是人类生存和进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效的沟通,必然是在潜意识层面的,有感情的,真诚的沟通。如何做到有感情的,真诚的沟通呢,可以从两个方面给出建议:
1、沟通时,心态很重要。
沟通时,需要,压下脾气,不能咄咄逼人;充满耐心,不能着急;诚恳不欺,不能为了沟通夸夸其谈虚张声势。
比如,休息时间到了,宿舍同学还在看视频玩游戏,声音比较大,影响到自己休息学习了,你可以把“哎,你能不能戴上耳机呀,还让人睡觉吗”?换成“你可以戴上耳机看视频,这样你更能专注于视频的内容,而我们也不被影响,一举两得”。
比如,作为学生干部,需要督促同学在三天内提交个人信息材料,你是说:“请大家务必在三天内把个人材料提交了,否则后果自负”?还是说:“我们只有三天的时间,需要提交全班同学的材料,请大家方便的时候尽快提交,以便及时完成任务”?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共情”,就是进入对方的精神世界,并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验这个精神世界,然后跳出来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对方内心体验的理解,传递给他知道。简单来说,就是跨过边界,从自己的世界抽离,到对方的世界陪伴他,和他沟通。沟通时,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用对方的逻辑、情感、喜好来摆事实、讲道理,沟通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一旦我们从认知层面打通了对方的心灵通道,就有了沟通成功的可能。
2、沟通时,立场很重要。
沟通时,不能一味的站在自己的立场,不能总是以自己的主观为主要判断依据,而应以对方的立场为主。2020年春节晚会上的黄晓明在小品中有一句金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不喜欢被动改变,被安排做某事,更喜欢主动。当站在“主导者”地位时,他的能动性、责任心会得到显著增强。疫情初期,劝说长辈们戴口罩时,他们其实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这时候,我们可以试着转变立场,用这样的方式劝说他们:非典那年,我们全家可都是靠您渡过难关的,那时候的经验,可否传授一下?而对于那些总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中招的长辈,可以说:知道你身体很不错呀,可是我们身体挺弱的,你看我们家还有小朋友呢,能不能勉为其难戴一下口罩?
这个可以延伸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我们的毕业班的同学们,在面试应聘中,我们尤其要注意,让用人单位接纳你,不是从我的角度出发把我的理解、我的看法、我的观点说给对方听,而是要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把我想要传达的意思表达出来。
比如,希望应聘单位能看到我当过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单纯的一句“我当过学生干部,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没有一句“公司需要的时候,我的学生干部经验或许可以让我更好的完成工作”有效果。
同样,和同学交流中,我们可以把“今天该你打扫宿舍卫生了”,换成“你选择的是周三值日,打扫宿舍卫生,今天刚好是周三”。
在班级工作中,把“班级同学信息核对期限是三天,请你抓紧时间核对”换成“为期三天的核对表格的时间,你选择了哪一天核对呢?”。是不是更好呢?
有人说,疫情之下,坐在同一列车上,有人感染,有人安全,这是机体免疫力;同样待家里,有人读书、学习,空中课堂等很自律,有人睡觉、看电视、玩游戏,混混沌沌过一天,这是价值免疫力;一样的灾难,有人阳光向上勇往直前,有人怨天尤人,甚至仇视社会,这是心理免疫力。同样的情形下,有人迅速劝服了身边的亲友,戴口罩,宅在家,少聚会,勤洗手,扛起了家庭抗疫的大旗,有人为了劝说长辈戴口罩无果而发牢骚,抱怨长辈固执,操碎了一颗年轻的心,这是沟通能力。虽然因为疫情,我们无法回校学习,但是生活中处处有课堂,实践出真知,疫情来的猝不及防,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提升自身的所有免疫力,面向未来,从容而行!
最后,祝愿所有的贵大学子都能健康平安,待到复学日,我们共看如黛溪山,美丽贵大!
文字来源:贵州大学音乐学院辅导员宋超
图片来源:贵州大学易班工作站视觉部
文章审核:于松 王洁 李嫣然